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19|回复: 1

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7 07: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摄影:友多山野考察队

P1000315_调整大小.JPG
(图为友多山野考察队在长江流域玛柯河考察)

       近日,具有开创意义的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初步成果出笼。通过这次科考活动,基本掌握了长江源区水生生物现状,理清了今后的保护思路,形成了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概念。

       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总体状况良好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我国最重要的河流长江、黄河以及另一条国际河流澜沧江均发源于此,它们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而中国第一大河源头区域--长江源区是三江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地区生物多样性独特,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且具有不可复原性。
       长江源区由于生态独特,拥有特殊的水生生物资源。根据资料记载和2004年以来的调查,长江水系鱼类有3目4科7属21种(亚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5种,包括川陕哲罗鲑、长丝裂腹鱼、裸腹叶须鱼、黄石爬鮡和中华鮡。这些水生生物不仅是珍稀物种资源和后备种质基因库,也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科研和文化价值。然而,由于长江源区海拔高、气候恶劣等因素,相关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尚属空白。
       今年7月,由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及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专家组成30多人的考察队,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沿青藏公路抵达长江源沱沱河地区,并沿通天河考察至青海玉树直门达,考察里程约5000公里。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员在人迹罕至的长江源区,克服高原缺氧、身体不适、气候恶劣、野外生活诸多困难,开展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水生维管束植物等样品和标本的采集,同时实地了解了长江源区水文、气候、植被等状况对当地水生生物现状的影响。
       考察队员在长江源沱沱河、通天河上游、隆宝滩、直门达等水域共采集了水生维管束植物100余份,鱼类样本400多尾。经鉴定水生维管束植物10种,鱼类有8种,其中土著鱼类5种,外来鱼类3种。
       据长期从事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研究的专家介绍,在长江源一些水域里,鱼类资源如此丰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见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江源区水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水生生物资源保存相对完整,鱼类栖息地尚未遭到破坏。 
       考察队成员、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申志新说,这次活动是在长江源区甚至三江源区首次开展的水生生物科学考察。这次科考对长江大流域水生生物保护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在这一区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生生物保护面临严峻形势和压力
       申志新等专家认为,虽然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不合理开发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长江源个别区域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生存坏境存在一些问题,水生生物保护面临严峻形势和压力,亟需引起注意和重视:
       一是鱼类栖息水域局部受到威胁。科学考察表明,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在过去的30多年中,长江源头地区冰川面积整体减少近233平方公里,最近几年间,当地冰川锐减的势头仍在增大,这导致长江源区来水量急剧增加。然而在一些局部地区,有的河流支流却出现断流现象,冰雪融水不仅导致泥沙含量增加,还使局部水域水温降低,对鱼类栖息地、产卵场产生了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别的影响,给鱼类种群的自然增殖和渔业资源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比方说,长江流域玛柯河是岷江上游川陕哲罗鲑的主要产卵繁殖水域,但近年来这一鱼类品种在玛柯河数量锐减,2008年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在该河流没采集到一条川陕哲罗鲑,其生存状况已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青海省曲麻莱县境内原分布有大量大鲵,这也是我国大鲵分布的最高海拔地区,但已多年不见。
       二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改变了鱼类栖息环境。通过考察发现,在长江源区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水电站均没有修建渔业资源补偿措施。目前在长江支流建成的水电站,已经完全隔断了鱼类上下游洄游通道。长江流域大通河规划18座水电站,目前已建成仙米、雪龙滩等7座水电站,在建石头峡水电站,长江通天河段水电规划和黑河流域水电开发也已经提上日程,并呈现出加速态势。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梯级电站群的开发建设,使河流水生生境片段化,水文情势改变,必定对水生生物产生重大影响。
       三是非法捕捞仍然大量存在。自2003年起,我国农业部决定实行长江禁渔期制度,2008年长江青海段被纳入这一管理范围内,至此长江水生生物养护工作从源头到江尾得以完整。然而考察队员发现,沿江不少餐馆明目张胆用天然野生鱼类当做招牌招揽生意。走访当地群众发现,在每年亲鱼上溯产卵期间,有人为了谋取私利大量捕捞亲鱼,亲鱼繁殖季节成为不法分子捕捞高峰期,这对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破坏。
       四是群众放生将外来物种引入长江源区。在青海玉树直门达,考察队员现场采集到了鲤、鲫、鲇等外来鱼类,这些鱼类品种本是长江源区所没有的,均为当地群众放生而来。这些外来鱼类进入源区,势必与当地土著鱼类争夺食物,还会捕食本土鱼类、鱼卵,对本地物种产生重大威胁。

       水生生物保护应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总体工程
       长江源区水生生物是这一地区整个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些物种成为长江源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表征,应加强对其保护和恢复。专家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建立渔政管理体系。目前,在整个长江源区,仅青海省格尔木市成立了渔政管理站。专家建议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及所属各县成立渔政管理机构,培训相关人员,依法开展水生生物管理工作。将水生生物的保护提升到与陆生野生动物同等地位,切实把水生生物纳入到有效管理范围。同时,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在一些重要水域和江段,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
       其次,开展资源本底调查。长期以来,长江源区资源本底状况并不清楚,存在大量空白点,开展本底调查工作很有必要。建议查清该区域水生生物资源现存状况,栖息环境变化及一些水生物种的濒危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保护规划,提出保护措施,防止因经济建设而造成水生生物受到破坏的生态灾难。
       第三,开展基础研究。保护好水生生物需要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做支撑,长江源区鱼类资源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阶段,基础研究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建议加快基础设施研究,摸清濒危以及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鱼类的生物学习性、繁殖习性以及洄游习性,提出增殖保护技术。
       同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也存在与长江源区相似的问题,专家一致建议加强三江源区水生生物管理和科学研究,并尽快将水生生物保护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总体工程之中,国家应在项目和资金方面予以支持。
发表于 2009-9-24 14: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wow玛柯河

在8月份,去过玛柯河谷,高寒针叶林?(云杉,圆柏),灌丛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19 11: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