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73|回复: 0

古法造纸忧与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5 14: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20092202101050.jpg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古法造纸工艺淡出历史舞台。专家认为,科学保护传统工艺,或将为未来造纸技术变革提供多种可能性。

       保护多样性
       "我们家族祖祖辈辈制作皮纸,传到我是第10代。"57岁的贵州省贞丰县小屯乡龙井村村民刘仕阳说。
       小屯皮纸又称白绵纸,制造历史上溯清代咸丰年间,因其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不添加化学制剂、纸质如绵而著称。主要品种有书画纸、捆钞纸、黑夹纸、黄金纸。
       刘仕阳每生产一张皮纸都要遵循祖传技法,经过浸泡、蒸煮、打浆、抄纸、烤干等数十道工序。2006年,小屯皮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省开始关注贞丰、丹寨、乌当、盘县、安龙等地的民间造纸工艺。一部分工艺被列入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能工巧匠被命名为"传承人"。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陈刚认为,手工造纸技术中许多内容有待重新认识。比如,在没有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的情况下,用人尿、豆浆来发酵,既省钱又环保。
       陈刚说,"保护造纸工艺多样性,可以为造纸工业发展提供潜在支撑。现阶段我们考虑的主要是生产效率和成本,但未来变革的智慧可能就蕴藏在传统工艺里。"


20092202101067.jpg

  避免短视行为
       在祖传技艺与现代商业行为碰撞过程中,生产者往往出现"短视"行为。刘仕阳说,上世纪90年代,外地低价造纸法把他们的手工纸产业差点冲垮。为了应对冲击,有段时间,他们在拌料时用碱取代石灰以缩短制造工期。政府部门发现后制止了这一行为。
       陈刚说:"有的地方搞旅游开发,扔掉繁琐、复杂的工序,只把具有表演性的部分保留下来给游客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造纸工艺的破坏。"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教授李晓岑认为,古法造纸工艺正面临两种前景,一种是流失,二是在商业需求下恢复。
       李晓岑说,手工纸往往具有机制纸不具备的特殊用途。但在一些地方,受到机制纸冲击,造纸工艺发生变异,纸张原有的优良属性改变,或质量、价格降低。还有一些传统工艺濒临灭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认为:"由于技术变异、纤维植物原材料越来越难找,核心的传统技艺其实在消亡。"
       传统工艺的流失还使纸质文物修复难度变大。王金玉是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古籍修复专家。她说,修复纸质文物,纸张质地要尽量地接近古籍,很难寻找。
       杜晓帆也说:"很早以前,我们用出土的古纸修复文物,但很快便用完了。现在连这些古纸也成了文物。"

       研究经验共享
       专家认为,当前急需对一些独特的古法造纸工艺做抢救性调查研究。
       李晓岑参与了"中国古纸科学价值挖掘研究"项目,这是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价值挖掘与展示"的组成部分。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奚三彩认为,对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必须科学化、系统化,建立细化、量化的数据库指标体系。应囊括造纸点水源的酸碱值,纸的纤维结构、长短和密度,纤维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原料采摘时间等。经过科学衡量,传统造纸的优良特性可以被吸收放大。
       杜晓帆介绍,中日韩三国专家正着手建立一个传统造纸工艺和纸张的数据库,实现各国纸张保护技术的经验共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筹划下,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和日本国宝修理装潢师联盟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已参与数据库建设。
    贵州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说,贵州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达成合作意向,将开展传统造纸工艺的调查保护和相关人员培训。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19 12: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