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友多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20: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之十(1) 2006年11月28日

此主题相关图片

(我们只想通过这些,能让怒江边的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

昨天晚上我们深夜12点才从怒江第一湾回到六库。为的是赶上今天上午在怒江州教育局召开的为怒江小学捐赠《电影课》的仪式。
从2004年关注怒江的记者们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后,那里的山山水水就一直在我们的牵挂中。第一次拍回来的怒江照片,及我自己这几年写的书,成了我们的义卖品。不论走到哪儿,现在义卖都是我们的重要活动。也就是靠这些义卖,我们已经为30个沿怒江的小学建立了阅览室。每年为那里的孩子订300元钱的报刊,买100元的少儿读物。
今年7月份,我们的志愿者萧远到那去检查工作时发现,那里的孩子们要不是没有电视看,有的看的,内容也多为武打和凶杀的作品。而十多年来,我国著名学者雷祯孝先生一直致力于开发电影课。他把世界上的电影分门别类,按年龄给孩子们编排。已经有几百个门类的电影,在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的推动下,在全国300多所学校进行了试点,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

此主题相关图片

(怒江的孩子 怒江的未来和希望!)

我和绿色流域的于晓刚,近年来在国际上得了一些奖,我们决定拿出部分奖金,在怒江和金沙江边为那里学校的孩子们开设《电影课》。为每所学校配备电视机、DVD和存有电影的硬盘。这次江河十年行的最后一站,就是我们的捐赠仪式。第一批开课的学校有37所。
今天上午,近30名老师在六库州教育局参加了雷祯孝先生为他们做的培训。一下子能看到世界上和和中国的,那么多为孩子们拍的电影,又那么直观地把有关环境、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做人的知识、道理通过电视、电脑放出来,老师看得不单自己异常的激动,更想象着孩子们看到后的情景。
听老师们说到这些时,我想我们今后要做的可能就是更加努力地义卖,把《电影课》开到怒江边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孩子中。让昨天我们去的只有6个学生的丙中洛四季桶小学的孩子们,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

此主题相关图片

( 怒江边的水田上已经盖起了农民搬迁的新村)

今天下午,我们去了小沙坝村。那里2月份我去时农民还在担心的搬迁问题已经有了进展。他们的水田上已经盖起了农民新村。一亩水田补助的钱是5万5。因为村里和队里还要有相应的扣除。我们认识的老村长何学文家,8口人的一亩多水田地,本应赔6万8,最后拿到手的是6万零2。
目前,让何学文老人心焦的是,给他们盖的农民新居,虽然二层小楼很漂亮,但他们家的牛,猪,鸡在新居那么小的院子里是没办法再养的了。没有了水田,再没有养牲畜的地方,他们未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他不能不想?
怒江建电站是为了解决当地百姓的贫困问题。昨天遇到的一位开发水电的工程技术人员还真诚地对我们说,怒江的老百姓太穷了。可今天,当我面对何学文老人的担心,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把老人的这份担心,告诉更多的认为要帮助怒江人脱贫致富的人。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是真得想听听老人和他的乡亲们眼下的心情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2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之十 (2) 2006年11月28日

此主题相关图片

(未来十年里的怒江会留下我们这一代人什么样的作为呢?那时,我们还能在怒江边上这样静静地呆一会儿吗?)

又及,回到北京后,一路欢歌笑语的伙伴都病倒了,包括我自己。是我把行程弄得太紧了。在此,我愿向参加我们江河十年行的每一位记者和志愿者表示我深深地歉意。也由衷地感谢你能与我们同行。希望未来的十年,我们的行走中还有你的身影。

十天来,我们看到了岷江和上面的都江堰紫坪埔,为都江堰还能不能继续它的四六分水、飞沙堰能继续飞沙而忧虑。
我们到了大渡河及木格错,为它还是那么秀丽而兴奋。
看到了锦屏峡谷里正在建设中的锦屏电站,为雅砻江在那里还能不能继续自由地流淌而担心。
我们看到攀技花旁边的二滩,为那里的领导把要往农民口袋里装钱,做事要有志愿者参与而赞赏。
我们也看望了金沙江之子萧亮中的妈妈,在亮中的坟前鞠了躬,和亮中家乡的人们交谈了怎么能继续亮中保护金沙江的事业。
我们还看了澜沧江,在江边的老乡家里坐了客,未来的十年里,我们不知道他们会搬到哪儿,但我们留下了他们的手机,希望还能持续关注他们一家的生活。
在怒江,我们没有看到江中的勘探,只是那些探洞或许会长久地告诉后人我们这一代人的作为。而江边那位穿着工作服的人说,没有勘探在进行,只是因为告一段落,下阶段的工作还在准备当中。

他的话,我们当然不会只让时间来证明,我们会继续我们的江河之行。这样的行走,也不仅仅是记录,还会有我们每一个热爱自然,热爱江河,期盼任何一个工程都能透明、公正,有序地进行的人的呼吁,与捍卫。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说明: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中有十余家媒体参加,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陈宏伟也写了一组“西部江河行”漫记,现在我们把它编发到《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系列报道中,以飨读者。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 都江堰的困惑

近日,记者深入西部岷江、雅砻江、金沙江、怒江、大渡河、澜沧江等水系,对河流开发做一系列考察,关注这些江河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寻访当地百姓的生活变迁。

  我们西部江河行的第一站是四川省的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都江堰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60多年来仍然连续使用,发挥巨大效益。
  可以说,成都平原之所以能够如此富饶,从而得“天府之国”之名,正是公元前256年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结果。《史记》里有说法称,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正因为如此,都江堰在2000年底被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成为都江堰人的骄傲。走进都江堰风景区,一眼就能看到一块石头,刻着“世界遗产都江堰”的字样。
  不知为什么这几个字没有更准确地写成“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或许它昭示了一部分都江堰人心里的隐痛:都江堰原本同时申报了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但最终自然遗产申报被搁置。
  我们得到的解释是:原因就是都江堰上游修建的紫坪铺水库。
  紫坪铺水库2000年开始修建,2006年基本竣工。水库距离都江堰工程约有5公里,关于5公里这个数字,还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这是岸上盘山公路的距离,真正的直线距离,根本没有这么远。
  在意紫坪铺距离都江堰远近,是因为关于紫坪铺水库对都江堰的景观影响存在着争议。并且,像众多水坝工程一样,此争议也远远不止景观一项。
  1990年代,出于调节岷江流量和发电双重功能考虑,四川省有关部门提出在都江堰上游修建水坝的方案。
  这个方案包括两个功能一体化工程:一是紫坪铺水库;二是位于著名的都江堰“鱼嘴”工程附近的“鱼嘴反调节水库”。
  之所以要同时修个反调节水库,是因为一旦紫坪铺水库建成并蓄水发电,岷江下游的水量供应会更加不稳定,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将受到影响。反调节水库可以把发电时放下来的水二次蓄起来,以备紫坪铺蓄水时,还有水供应下游。
  2000年,紫坪铺工程上马。但随后,鱼嘴反调节水库引发了各方的激烈争论:
  赞成方认为,如果不修鱼嘴水库,紫坪铺水库才会真正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产生影响。并且,紫坪铺水坝的发电功能如不得到充分利用,投资难以如期收回,由此每天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有5000元;反对方认为,紫坪铺水库本身已经是一个错误,不能用一个新的错误纠正老错误。更何况鱼嘴水库离都江堰工程距离太近,对都江堰的破坏作用十分明显。
  据称,赞成方主要是省水利、农业、电力等部门;反对的一方主要是环保人士、关心世界遗产问题人士以及都江堰地方其他各界人士。事实上,为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都江堰市投资了2亿多元人民币进行环境整治、居民及有关单位搬迁。
  后来,赞成者决定将反调节水库移到离都江堰工程稍远的地方,重新命名为“杨柳湖反调节水库”。2004年4月,杨柳湖工程开始论证。但反对者并未罢休,他们认为这并没有改变事情实质,双方争论继续。
  2003年7月,这件事引起媒体关注,公开报道后进一步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后来,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官员和专家专门到都江堰考察此事,结果否定了杨柳湖工程。2004年,四川省决定暂时搁置反调节水库方案。
  但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一方面,紫坪铺水库对都江堰及岷江下游地质、水文、生态、居民生活的影响尚未显现,下一步究竟会出现什么问题一时难以预料;另一方面,如果反调节水库不修,确实会加剧紫坪铺水库对都江堰及岷江下游的影响。
  关于水库对下游的影响,有人总结了这么几条:一是下游水量变得更加不稳定,影响居民生活;二是经过水闸放出来的水泥沙含量非常低,水流对下游河道冲刷力量增加,可能引起下游河道及河岸地质结构变化;三是下游生物多样性会受到影响。
  关于反调节水库,有关方面有一个新的考虑:在岷江支流白沙河口,另修一个水库,引紫坪铺水库发电后放出来的水进入该水库,替代杨柳湖水库功能,调节下游水量。
  无论如何,紫坪铺已经成为现实,一切问题只能在这个基础上探讨。
  “这样一来,拥有2260多年历史的人类水利创举都江堰,将因其‘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独特功能无用武之地。”一位当地专家这样说。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 木格措的选择

2006年11月20日一大早,我们从成都出发前往木格措。
翻越二郎山,一路颠簸,到木格错时天色已晚。
在资料上看到,木格措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号称“情歌之乡”的康定县北部境内,是一个藏语命名的天然高山湖泊,汉语的意思是“野人海”,面积约3平方公里,水深达70米。
木格措四面环山,汇聚了雪山、冰湖、温泉、草甸、沙滩以及冷杉、云杉、36种高原杜鹃(植物)和各种珍禽异兽。对世代生活繁衍在此的康巴藏族人民来说,它是一个圣洁的神湖。
木格措当地百姓最近遇到了一件令他们高兴的事情:11月初,《四川日报》报道称,四川省甘孜州政府决定停建木格措水电站。事实上,这已经是个旧闻了,甘孜州旅游局一位官员向记者介绍说,2005年底,州委州政府就决定停建这个项目。
这个水电项目,有关单位在2000年就开始论证、考察、勘探。而当地百姓的担心也一直伴随着这一论证、考察、勘探过程。
家住木格措地区、今年65岁的荣东江措老人在火塘边聊起当地百姓当初对这个水电项目的担忧:在考虑水电项目之前的1986年,甘孜州就已决定开发木格措旅游资源。1989年,木格措景区正式对外营业。自那时以来,景区的百姓依靠旅游服务业,生活明显比以前好转。但是如果水电项目建坝后,木格措独特的自然景观将消失,他们将失去经济支柱。尽管有关部门宣称,建大坝不但不会影响旅游业,而且大坝本身也将成为一个景点。可是老百姓不相信这种说法。而且,他们认为,发展旅游业,增加的收入在百姓手里;开发水电,收入就不知道归谁了。
有关专家曾表示,木格错大坝将危及的周边环境包括七色海、杜鹃峡、木格错、红海、无名峰、药池、方草坪、金沙滩等等景点。对于其间的云杉、落叶松和大量高山植被,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尾虹雉、斑尾榛鸡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岩羊、斑羚、马麝、鬣羚、黑熊、白臀鹿、血雉、藏马鸡等,还有名目繁多的两栖类和昆虫栖息地,都会有影响。
除此之外,老百姓还担心修建大坝会带来大坝下游的安全隐患。木格错周围的山体表面均为风化解体的花岗石,土层很薄,如果兴建水电站而砍伐掉一些树木,势必造成水土流失,易引起山体坍塌。同时,木格错位处地震断裂带,水坝修好后,一旦不幸发生地震,20公里以下的康定县城则面临灭顶之灾。
值得当地百姓高兴的是,对于这个项目,州里态度一直比较明确:一是认为会对下游安全构成威胁;二是相对于开发旅游业,修水电站带来的经济效益落不到百姓手里,因此不是好的选择。
荣东江措说,老百姓虽然担心,但政府决定的事情总是应当服从的。他们也没想到后来事情悄然起了变化,水电站决定不修了。
水坝停修令荣东江措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事实上,荣东江措家目前的生活过得挺好的:因为退耕还林,国家补给他家里的粮食吃不完;在风景区路边开了个家庭旅馆,家庭每年收入过万元;四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自立门户,而且克尽孝道。
不过,听其他村民讲,当地的其他百姓眼下还有一点想法:由于看到旅游业的稳定前景,以及荣东江措家“榜样的力量”,一些住在河对岸的百姓希望也能搬到路边发展旅游业;与此同时,县里有关部门也试图从旅游业中获取更多利益,设想在景区建设政府接待机构,这样一来,百姓的经营权有可能将受到限制,甚至还可能要搬迁到别的地方。
但也有好消息,据悉,州政府有关领导为此事来视察过,他们仍然认为应当首先考虑百姓的利益。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 对水电站的期待

11月21日下午,我们从木格措一路奔波到石棉,这是当年红军抢渡大渡河的地方。县城不大,但还整洁。
22日一早,又马不停蹄地从石棉出发,前往冕宁和盐源,想看看雅砻江。
出发前,司机就告诉我们,这段路相当难走:一是海拔高,气温低,路面经常为冰雪所覆盖;二是沿途有许许多多水电站在施工,大型载重工程车辆常常把路面压得面目全非。
尽管有了思想准备,但道路之不堪和路上见到水电站之多仍然出乎我们的预料:从出发算起,不到一小时内,我们在楠桠河边就已经至少看到了七座建成或在建的水电站。
由于被众多水电站切割,楠桠河时断时续,有水之处,水也多被圈在库里,一片死寂。我们停车休息时,路遇一位村民,她介绍说,原来楠桠河水量很大,自从水电站一个个建成后,就成“死河”了。
下午到了雅砻江边。虽属枯水季节,雅砻江仍不算很令人失望,至少比起大渡河,水量看起来要大多了。
同行的水问题专家马军介绍说,雅砻江是金沙江最长的支流,承担着重要的为下游供水职能,水量长年相对稳定,水质较好。该河流域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与此同时,雅砻江谷深流急、上下游水位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开发水电的理想处所,也是众多水电公司的开发目标。目前,雅砻江的整体水能开发方案是21级梯级开发。
位于四川凉山州盐源、冕宁境内的锦屏水电站项目,是雅砻江中游的一个“一坝三站”大型水电项目。据马军说,该项目设计总装机容量800万千瓦,一级大坝高300多米,是中国第一高坝。当地一位知情人说,仅一级大坝工程和二级引水隧道工程,总投资就已经超过450亿元。
我们在工地看到,目前,该项目的二级引水隧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陆明德是四川乐山人,于今年10月份,在距离锦屏电站二级隧道工程5公里的冕宁县磨房沟投资50万元开了一个当地最高档的餐馆,目标客户事实上只有一个群体,就是大坝建设者。
陆明德说,现在每天毛收入是4千元左右,生意不算太好。但他很相信自己的判断:最迟到明年春节过后,水电站隧道工程全面上马,工地上的人数会从现在的4000人猛增到13000-15000人。那时候,大生意就来了,正因为有此判断,所以才“提前过来投资,抢占有利的市场地位”。陆明德计划明年10月份之前收回全部投资成本。
陆明德的饭店里还雇用了20几名厨师和服务员,据介绍,这些人都来自外地。
为什么近水楼台的当地人不琢磨着利用工程项目做点事情呢?
我们在工地上遇到盐源县梅子坪乡人大主任王学军。据王介绍,当地村民文化素质大多不高,想在工地上找活做有点难。他们乡2000多口人,真正在工地上干活的不到2%。
但王学军认为,水电项目也给当地带来好处,比如道路状况和基础通讯设施都有大幅度改善,比如以前根本不能用手机,现在能用了。
梅子坪位于锦屏水电项目一二级工程之间,上游的水会在一级大坝附近经隧道直接引向二级电站,这样留给梅子坪沿岸的水量势必大幅减少。王学军对此认为,水量减少后,会给梅子坪乡江边百姓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但届时这段河里究竟能留多少水,百姓究竟会受到什么程度影响,王学军不知道,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向什么部门打听。他只相信,上级政府会有办法,更期待有人主动把这一系列情况与他及当地百姓沟通清楚。
“我们最大的希望是,水电站项目能给当地百姓带来更多实惠。”王学军说。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 杨正国的水故事

11月23日,我们从冕宁出发,沿安宁河翻山越岭一路南下至攀枝花市的米易县。在雅砻江二滩水电站附近的得石镇休整。
我们在镇上一家旅馆吃晚饭的时候,杨正国的妻子就静静地坐在旁边等着。饭一吃完,她就过来请我去她家聊聊。
杨正国今年31岁,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得多。夫妇二人脸上均是愁云密布。
稍后,从他们嘴里得知,去年5月31日下午2点多,杨正国7岁的儿子、得石中心学校一年级学生杨静鹏不幸在雅砻江溺水身亡。
杨正国认为,孩子是在上学期间出事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笔者从杨正国提供的一份得石镇政府2005年5月31日的“会议纪要”里看到,县文教局、镇政府、杨静鹏所在学校、得石派出所等单位对此事的协调处理意见是:杨静鹏属于逃学并私自到雅砻江游泳导致事故发生,因为有关方面曾反复强调要求学生在没有家长带领的情况下不得到雅砻江游泳,因此,杨静鹏的行为违反了校纪,学校对其身亡不承担任何责任。该“纪要”说,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决定由学校补助死者家属5000元人民币,请杨正国所在单位川电冶公司给杨正国安抚慰问金10000元。
杨正国的水故事还不止这一件:
杨正国母亲的住房背靠山坡,房屋后面是个私人煤窑,由于长期采挖,山体已经相当脆弱。偏在此同时,煤窑上方又修了一条引水渠,是一座名叫三滩沟的小型水电站投资者在村民生活、灌溉用水的上游修建的。这一来,一方面,村民用水受到影响;同时,引水渠的水渗透到煤窑洞里,又顺山体而下,渗到杨正国母亲家及其他一些村民的房屋地基,造成部分房屋开裂。
杨正国说,他们无数次找政府相关部门协商解决,但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在一份部分村民给攀枝花市政府信访办提交的《申诉书》中,村民们表达了对地方政府处理此事的不满。
据杨正国说,就在前不久,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杨的母亲得到了2万元钱的补偿,条件是尽快搬家,自此以后两不相干。
“现在这点钱根本不够盖新房子的。”杨正国说,不过,比起那些还没有得到赔偿的人家来说,这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另外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又对笔者讲了一个故事:
前面提到的三滩沟水电站在上游截水招致下游村民的普遍不满,前年四五月份,村里的文书蒋兴江和村民粟泽银一起去找水电站方面,希望能在村民用水高峰季节,平衡一下电站用水和村民生产用水,说白了,就是要水电站放些水到下游供村民春播。最后协商不成,进而引发口角和肢体冲突。结果蒋兴江与粟泽银分别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和10天。出来后,蒋粟二人一直不服,屡屡上访,但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
“水电站有干部入股。”该村民说。
因为时间安排的问题,笔者没有机会去核实这几个故事的具体细节,也无从采访事情当事另一方,因此不敢妄下断言。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水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以及人与水关系的更多思考。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 二滩的启示

11月24日,在攀枝花市环保局副局长宋刚的推荐和带领下,我们到二滩水库边上一家漂亮的酒店采访。
老板叫张宗洲,农民出身,修二滩电站时承包了电站一部分土建工程,掘得第一桶金。后来,头脑灵活的张宗洲又开过矿。酒店是张宗洲花150万元钱建起来的,建成后生意一直不错。
张宗洲同时也是二滩水库的移民。因此,他的成功常常被作为移民工程的典范向外界推介。
二滩电站于1998年8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是雅砻江21级梯级水能开发的倒数第二级。其水坝高240米,发电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库容61亿立方米。在三峡电站之前,是中国最高、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
“相对而言,二滩水电站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同行的环保人士汪永晨和马军表示。
攀枝花市副市长赵辉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概括说,二滩成功之处在于其诞生于先进的国际化模式。电站建设利用了部分国际贷款,由国际承包商负责施工。建成之前经过了慎重和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建成之后发电能力迅速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四川、重庆和华东电力供应起到重要作用,电站经济效益良好。
电站对于攀枝花地区也做出相应贡献,比如二滩水库建成,加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水库周边的植被得以恢复。接受采访的当地专家、官员和市民均表示,攀枝花最近几年来的气候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来干热气候变得比较湿润,夏季最高气温有明显下降。
但是,也并非没有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比如,建水电站之初,考虑到上游木材运输,专门投资5亿元左右,修了一条过木机道。然而,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出台,上游不再砍伐天然林,过木机道形同虚设,5亿元投资打了水漂。马军有些遗憾地说,早知如此,倒不如花点钱修一个鱼道。现在因没有鱼道,对鱼类生存构成威胁,这是二滩电站一个问题。
虽然通过了环评,修建方对于电站修建可能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影响也有所考虑,但几乎没有人否认电站对鱼类生物的负面影响。赵辉说,修电站前,有关方面曾对库区附近河段的生物多样性做过专门研究,留下资料,以便电站建成后做对比研究。可惜8年以来,并没有人做过这项研究。
再比如电站修建方与地方政府关系问题。按照当时情况和有关设想,二滩电站项目公司注册在成都,建成后所有电力全部供应攀枝花以外地区,水库实行现代化管理,也不需要当地劳动力。这意味着就业、税收、用电等方面,地方享受不到任何好处。
赵辉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和照顾当地利益需求,否则,就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去满足另一部分人利益,不符合和谐社会的精神。”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二滩电站给攀枝花带来的好处,一是每年给该市3000万千瓦时的免费用电;二是从国家每度电5厘钱“抽成”中,划拨出一部分钱,补贴水库移民,眼下执行的金额是每人每年600元。
攀枝花目前感到最棘手的还是移民后期帮扶问题。赵辉说,移民就是要让被迁移的人们“移得走,住得下,富得起”。前两个问题应当说不难解决,但如何让移民富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专家与攀枝花市官员认为,重要的是如何在电站建设之初,建立一种让地方百姓受惠的政策和机制。“让地方分享到电站建设利益,最值得探讨的办法是地方入股项目。”赵辉说。
汪永晨和马军则认为,建立和完善便于公众参与、科学的评估和决策机制,是解决水能开发问题的重要基础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 虎跳峡的期盼

不到现场,很难想象长江第一湾的壮观。
25日上午,我们站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政府办公楼上俯瞰长江,一江碧水由北而南,在老君山前,轻轻一转身,向东奔流而去。
正因为这神奇的一转,长江才没有流向境外,而成为滋养其中下游近4亿人口的中国的母亲河。
长江第一湾沿岸,水土丰美,气候宜人。“一年只要耕作两个月,种一年地可以吃三年。”村民李家珍说。李家珍还会养兰花,听他说有一种兰花只能在这里生长,换个地方就活不成。依靠养花,他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万多元。在他的花房里,有着总价值10多万元的兰花。
汪永晨说,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长江孕育和传承了源远流长的纳西文明。
在石鼓镇,我们从一群年龄从50多岁到80多岁不等的老人那里,听到了天籁般的纳西古乐——《山坡羊》和《水调歌头》,听到一个农民老人动情地讲述纳西族的悠久历史和典故。
在我们的请求下,李家珍11岁的孙子李晓孝为我们清唱了一首纳西歌曲,唱了一半,已经感动得我们泪流满面。
这里的每一个村民都小看不得,一不小心你就能遇着农民书法家,或者纳西古乐表演者、兰花养植专家、果树栽培专家。甚至,从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名字里,也能读出文化味道:木光之、木森青、李晓孝……
采访过数位村民,能很容易感受到这里富足、安逸、祥和的气氛。
然而,虎跳峡水库建成后,这一切将沉没在库底。水问题专家马军说,虎跳峡水坝建成,回水将上溯200公里,石鼓镇便成为历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虎跳峡水坝一直成为李家珍们心里的一份担忧。常常与李家珍一起演唱纳西古乐的几位老人的家族在这片土地上均已生活了四五辈。故土难离,多数人不愿意迁移。
萧亮中的故乡香格里拉县车轴村也在长江第一湾,这位为保住长江第一湾殚精竭虑,并于32岁英年早逝的人,被当地百姓称为“金沙江之子”。百姓们自发凑钱为萧亮中立了一块碑,那块略显单薄而饱含深意的碑和萧的墓地一样背山面水,望着金沙江。
“如果能保住长江第一湾,萧亮中就算没有白辛苦一场。”萧的邻居、一位姓张的老人说,“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不能叫和谐社会。”
“按照规划,虎跳峡水坝涉及10万移民,面广量大,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偏偏虎跳峡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马军说,“虎跳峡一侧是丽江境内的玉龙雪山,另一侧是香格里拉境内的哈巴雪山。山高谷深,可以建成260米左右高的大坝。而且,虎跳峡建坝,对于长江中下游各级水电开发都将带来利益,使它们的单位发电成本大幅降低。所以,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无论如何,一切必须十分慎重。”
事实上,我们在虎跳峡看到,曾经开始的勘探施工已经停了下来。青绿色山体上裸露出褐色或白色的岩石,还有几个探洞;江心堆着大量乱石,几乎占据半边河床。
眼下,在当地,关于虎跳峡,既没有继续建设的迹象和说法,也没有停止建设的迹象和说法。传言则是满天飞舞……
据可信的说法,虎跳峡摄人心魄的壮观,曾经几次令来此游玩的外国游客激动得下泪,他们说,一些发达国家可能有比虎跳峡地区更先进的物质文明,但却永远不可能拥有这里的自然美景。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断山域江河十年行 小湾还需要什么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的朱刘昌,是个木讷的人,倒是他女儿刘玉花说话还利索一些。因为澜沧江上小湾水电工程的进展需要,迁移问题摆到了朱刘昌父女及他们的邻居面前。
11月26日,笔者在朱刘昌家院子里听到村民的说法五花八门。朱刘昌开始对于搬家大体上表示满意,理由是在以后的20年里,每人每年可以得到600元补偿。些许担心是,搬去的地方是以种果树为主,与现在种粮食不同,他担心不能适应新的生产方式。
刘玉花则担心交不出新房子与旧房子的差价。眼下新房子价格她还不知道,旧房子折价大致标准是土坯房每平方米100多元,砖房每平方米200元,如果院子地面铺了水泥,每平方米还可以加20元。
村民王桂菊说,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什么人正式通知她搬家一事;而村民王春香则肯定地说,2008年前就要搬,她的家人已经去看了新房,比较满意。
大家说的事情不同,同样的事情说法也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向什么人表达他们的意见。
“政府让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政府会为我们着想的,我们自己操心也没用。”朱刘昌说。
小湾水电工程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于2002年1月20日开工,是澜沧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龙头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为420万千瓦,工程总投资277.32亿元,工程预计2010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2012年全部建成投产。
有关方面称,小湾电站将建设一座292米的混凝土双曲拱坝,将形成总库容149.14亿立方米的特大型调节水库,对下游电站具有多年调节功能,使下游漫湾、大朝山、景洪三座电站增加发电量41.4亿千瓦时,相当于不投资一分钱新建一座百万千瓦级的调峰电厂,将极大地改善云南水电站群的联合调节性能,彻底扭转云南电力系统长期存在的“丰弃、枯紧”的被动局面。
“村民所说的2008年,大概是正式蓄水的时间。”水问题专家马军对笔者说。距离这个期限如此之近,村民们对搬家事宜的认识还那么粗浅和充满分歧,多少显得有些不太好理解。“越早通知,越早商量,就越有利于达成共识,以避免以后可能出现更大的困难和问题。”
但马军相信,小湾和漫湾不是一回事。漫湾电站在小湾电站下游,由于移民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造成一些移民依靠捡拾垃圾为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金沙江边的张大妈就因为虎跳峡水库移民问题对笔者表示:不愿意像漫湾移民那样成为捡垃圾的。
接照常理,小湾移民的条件应当比漫湾要好一些。
汪永晨则联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了环境影响评价办法,注意并重视了水电站与环境的关系。但像水电站这样的工程,还需要考虑它的社会影响评价。换句话说,水电站的成本不仅应当包括直接的建设投资和环境代价,还应当包括移民安置及后期长远生活问题,考虑移民迁移后带来不便或者经济水平降低的成本。“现在有些政策体现了对移民的尊重和重视,但基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就变得五花八门了。”汪永晨说。
关于小湾和澜沧江,还有一个相关的悬念,在澜沧江的14级水电开发方案中,有5座电站位于三江并流地区。这些电站建成后,对于三江并流地区的世界自然遗产属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尚不得而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8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